早陣子到上海工作,短短逗留兩天,得到幾位上海朋友的熱情招待,能夠寓工作於娛樂,原本應該感到高興。
回港時,在浦東機場等候上機,身旁的數字先生凝視告示板上的特區旗幟,突然嘆了一口氣,並在我們之間發起了一個令人感慨的小 Topic。數字先生說:「上海以前都係法國租界,點解好似無乜聽過有乜『去殖化』問題?反觀我地香江,自從回歸左之後,就一直比果 D『去殖化』問題所纏擾。」「有時我會咁諗,究竟係唔係因為回歸左之後,有班人成日攪乜 Q 野『去殖化』,攪到班香港女仔無鬼曬舊時果 D 時尚風釆。」
我們的數字先生會有這番見解,相信某程度上,是因為我那幾位有型有格的上海女性朋友,而不是看到告示板上的特區旗幟。皆因數字先生時常哭訴,現時在香港,太難在街上遇到型格女生。
在我自己的記憶中,小時候從中學到畢業,然後到美國升學,即離開香港前的那段日子,那時我們的女生圈子,除了會儲下錢買名牌,追捧龐克西太后 ( Vivian Westwood ) 和 Gauge 小馬哥 ( Marc Jacobs ), 有時我們也會幫襯下一些 Thrift Store。反觀現在的香港女生,大部分也沉迷 Fast Fashion 和淘寶貨,香港的過去和現在,真的就像兩個時空,兩個星球。
其實穿 Fast Fashion 和淘寶貨,不是甚麼大問題,只要是有靈魂,懂得配襯,也能穿得好看。可是現在出街走走,眼見太多香港女生都只是掛上一件印有不明標語的 Tee,再配條熱褲加對波鞋,真是穿得太求奇。相反我的上海朋友,她們雖然也有穿淘寶貨的習慣,但她們卻確實能夠「以蔗渣的價錢,穿出燒鵝髀的味道」。
一向對別人衣著要求甚高的數字先生,以一句「路邊的樹木是法國梧桐。街上的女人是法國女人」,來讚美上海和我的上海朋友仔。誠然,要「穿得好看」,是沒有任何的速成方法。想「穿得好看」,除了從少就學習穿衣,吸收時尚智識,身邊的文化藝術紛圍,也是非常重要。
香港自回歸以來,天星碼頭、皇后碼頭無厘頭被拆卸,甚至我們不談甚麼「去殖化」,眼前那個所謂西九文化區,現在還是一塊爛地,再加上近排發生的 Hidden Agenda 打壓事件。試問香港能夠孕育出時尚新一代的地方,究竟還有何處?
想到這裡,又真係難免令人嘆一口氣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